全部
海南文笔峰
海南文笔峰
翠玄洞天、琼台福地。
    海南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坐落于海南定安文笔峰山麓,自古被视为“龙首龟背”的风水宝地,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最重要的文化景区之一,是琼北旅游圈最具人气的国家级AAAA景区。清幽恬静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中,远古时代的造化遗迹熠熠生辉,天人合一的山水意境融合了盘古文化、道教文化和中华香文化、养生文化等文化理念,是集旅游观光、休闲娱乐、道教养生、宗教朝圣和文化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旅游区,已成为海南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。
    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,上有沧海桑田盘古蟾,内有神仙修行真洞天,东有北斗七星点苍翠,西有九宫八卦守乾坤。山石奇峻,流水潺潺,奇花异草,珍木成林。     相传恒古之初,没有天地日月,就在混沌黑暗之中,蕴育了似物非物、似人非人的巨灵盘古。开天辟地之时,盘古的身体发生变化,他的两眼变成日月,他的四肢、躯干变成五岳,他的肠子化为江河湖海;他的毛发变成花草树林;他最坚硬的鼻梁就变成了海南定安县的一座山峰,最初叫鼻梁峰,因为形状像一个笔尖,俗称尖岭。鼻梁峰处于汉族与黎族杂居繁衍的交汇地。峰顶有龙首龟背石像,被当地黎民视为吉祥物而顶礼膜拜;汉族人则以龙、龟石像寄托自己福、禄、寿的美好愿望,在峰顶敬天礼神,祈祷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。峰中有盘古洞,盘古开山斧等上古遗迹,峰顶有块巨石,像玉蟾抱着金瓯,相传是盘古的眉心化成,民间称之为盘古蟾。盘古蟾汲取天地灵气,采集乾坤精华,渐渐有了灵性。每当阴云密布,大雨滂沱,盘古蟾若隐若现,白光升腾,仿佛昂头接水;而当云开日出,晴空万里,盘古蟾含胸匍伏,双眼微闭,恰似真人练功。后来,文坛巨匠、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运用天眼看出了这里的灵气,便把自己修道、成仙的地点选在了这里。
     “沧海桑田”是一个成语,晋朝葛洪的《神仙传》里说:古时候有一个女仙,叫做麻姑,虽然有几千岁了,但看起来依然年轻漂亮。有一次,麻姑约老神仙王远一起,降临富豪蔡京家的后花园。这一天,王远先到,而麻姑后到。见面的时候,王远问麻姑为什么姗姗来迟?麻姑回答说:因为她先到了蓬莱仙岛,再到这儿。接着,她说自己曾经看到大海三次变成桑田,桑田又变成大海。
    文笔峰正是因为地壳运动,从湖底突起的一峰,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考证,文笔峰山顶上那块龙头虎嘴整块岩石的形成早喜马拉雅山一万多年,其上半部分是灰黑色岩石为水成岩,下半部分是褐红色岩石为火成岩;是因水位的降低,湖水打出一条条横状波纹,生成一条时间在150-300年之间。
    所以文笔峰的存在被誉为沧海桑田第一见证。
    唐朝末年,这座供“民神交通”的文笔峰的地位发生了变化。唐咸通五年(864年),唐兵进攻黎母山,途径这座无名小山峰时,精通五行堪舆的李将军感其山虽不高而势非凡,登峰极目,气象万千,遂以“风水宝地”上奏懿宗皇帝,钦定命名为李家岭,并以李家岭为中心,横直三十里划为行政区建李家都,据为皇家宝地,载入了史册。自此以后,汉人移民纷纷迁入李家都。这座出世不凡的独秀山峰,成为钦身治世的宝地,开始接受封建官府贵胄的登峰朝拜,启福慧于人间。
    史称唐皇诸多皇家苑林中,有“南苑”供皇族狩猎及祀天敬神之用。“李家岭”大概就是唐皇疆土上最南的禁苑了。
    南宋年间,白玉蟾降生在文笔峰畔,本姓葛,名长庚,为白氏继子,故又名白玉蟾。据《海琼玉蟾先生事实》记载,白玉蟾出生前夕,他的母亲晚上做了一个梦,梦见恍惚之中,有一个雪白颜色、全身通透的神蟾跳到他母亲的身边,而后经由她的口进入腹中,后来,没过多久,她就生下了白玉蟾。白玉蟾小时候,常在文笔峰后山放牛,由于离家比较远,他中午就不回家吃饭,而是到文笔峰的山上摘果子吃。有一天,他又到山上摘果子吃的时候,碰上的两位老者,据说,这两位老者乃是文昌帝君的使者天聋和地哑,他二人非常喜欢白玉蟾,于是就施法教会了白玉蟾好多东西,自此,白玉蟾学啥啥通,终于成为了一个众人艳羡的天才神童。
    此时的白玉蟾于12岁参加童子科考试,主考官或许出于关怀之心,或许出于轻视之意,他看到白玉蟾之后,两嘴唇轻轻一动,说道:“素闻你们那里棉纺颇有美名,那你就以‘织机’为题赋诗一首吧!”南宋时候的海南,在不少人的眼中,觉得那应该是一个还未开化好的蛮荒之地。不过,当时海南岛的棉纺织技术还是国内闻名、首屈一指的。众所周知,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、后来被尊为布业始祖的黄道婆,其授业之师就是海南岛上的黎族人。
    白玉蟾站定身形,他个头虽小,却有十足的精神,只听他气定神闲地吟道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山河大地作织机,百花如锦柳如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虚空白处做一匹,日月双梭天外飞。
    自十二岁举童子科后,白玉蟾遍访名师,苦志修炼,参游各地,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,扔归罗浮,授以金丹火候之法,后居武夷山得道,称为琼绾紫清真人。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。白玉蟾游历于罗浮、武夷、龙虎诸山。时而蓬头赤足,时而青巾野服,“或狂走,或兀坐,或镇日酣睡,或长夜独立,或哭或笑,状如疯颠”。
    嘉定十一年白玉蟾得到理宗皇帝诏封,被封为“紫清明道真人”。之后,并没有因此丧失求道的决心,也没有停下自己修道的步伐。
    没过多久,他就毅然甩去了套在头上的各种美丽光环,离开了俗人艳羡不止的贵族式生活,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海南文笔峰。
    白玉蟾 “诗书画三绝”,随身无片纸,落笔满四方,除了书法绘画、诗词歌赋之外,他的绝学几乎遍布医学养生、天文历法、符箓法术等等多个方面。白玉蟾看到文笔峰顶的巨石呈灰黑色,原来是海底升迁而成的水成岩,而文笔峰下四周则都是火成岩,由此悟出了水火相济的炼丹原理,并按照“天人合一”的思路,提出了“天以炁下降,地以炁上升,人之呼吸,同天地之升降”的理论,长期以来指导着南宗门人的养生实践;与此同时,白玉蟾把内丹理论北宋时期的神霄雷法相结合,形成一种集天文、气象、中医经络学说、藏象理论、内气运行法度于一体的医学养生实践技能。这种实践技能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蟾蜍为仿生对象,学习蟾蜍的生存技巧,模拟其弹跳动作和呼吸节奏,从而调动人体机能,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功效。
    南宗的蟾功秘法是我们修道成仙的第一步,也是内丹功法中效果最显著、排名首屈一指的功法,所以,这里才有“南宗丹道第一阶梯”之说。
    文笔峰东西两侧的乌盖金鸡两岭及南北对向的龙门、旧州岭均为红色的火成岩地质构造,其历史只有几百万年,而位于四岭正中的文笔峰却呈现上粗下细、沉积层纹理十分清晰的黑色水成岩特征,其历史则有亿万年之久。更为神奇的是,文笔峰及四周“火中之水”、“上水下火”地质特征的格局,天意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家文化经典《易经》中所描述的“上坎下离”、“水火既济”的文化意象表达。“既济”之卦卦意在《易经》中表示“已然成就”的意思,它不仅是世人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无数梦想人生的终极境界,而且从风水学讲,由于文笔峰在相对广袤的平原上一峰凸起,所以每到雨季,常有暖气流沿山势上升,有冷气流顺山势下降。是为阴卷阳舒,阳气上腾,阴气下迫,为阴阳交融互动生生不息之风水宝地,形成只打雷不小雨的特殊天气,与玉蟾祖师修炼的雷法不谋而合,所以当地有个镇叫雷鸣镇。
    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遂隐居于李家岭,潜心修行,体验丹道奥妙,吟诗作赋,成一代宗师,相传峰顶上的岩石大脚印就是白真人“羽化飞升”时踩出来的。
    白玉蟾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关于白玉蟾的故事广为流传。白玉蟾因为其母梦蟾蜍入心扉而生,他年少聪慧,才艺超群,博览群书、儒释道三教经典信手拈来,后归隐文笔峰著书立说,如《道德宝章》、《海琼集》、《玉隆集》、《上清集》等刊行于世,谱写三千多首诗歌,他的文集字书被历代纂集刻印,在北京故宫博物院、台北故宫和上海博物馆均可见其真迹,成为文学艺术之奇葩,最终在文笔峰登仙崖上羽化登仙。正应了那句诗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”
    世人把白玉蟾称“道教宗师第一文笔”,及海南历史第一文化名人。
    元朝至治元年,元武宗之次子图帖睦尔因宫廷内斗而被出帝邸居海南,郁郁不得志。少年无助的图帖睦尔在海南忍辱负重的度过了三个春夏。有一回,王子携定安娘子青梅等人游览定安山水,途径李家岭时,王子听说李家岭曾是唐朝皇家禁地,又是前朝白真人的羽化之地,便执意登封朝拜,以排解内心的忧郁。蹊跷的是第二年(即公元1324年),王子被召回朝廷,不久便登上王位,成了历史上唯一到过海南的封建皇帝,成就了一段登峰造极的佳话。
    明朝宏治元年(1488年),时任两广总督按察司副使的陈英视察定安,认为“海南第一才子”白玉蟾的升仙之地李家岭,必是蕴含文光翰气,庇护和造就人间才士俊杰的福地。于是改李家岭为“文笔峰”。文笔峰正南面为黄竹镇、西面为新竹镇,果然,文笔峰得名后第23年,文笔峰山脚小村即出生自号“刚峰”刚正不阿、两袖清风的“海青天”海瑞,峰北龙松村也随后降生“三朝硕士,一代伟人”的王弘诲。据史载,自此以后,定安的才俊士子论人数论拔尖均为海南岛第一位。明清两代国史公认的海南四大名人丘浚、海瑞、王弘诲、张岳崧中除丘浚外,其余三人均出生于定安。
    以致明嘉庆帝感叹偏隅之乡竟如此斯文遍地,还特赐匾以赞誉:“何地无才”。明清两朝,文笔峰四周出进士12名,举人93名;近代更是人才辈出,数不胜数。
    千百年来,文笔峰吸引了无数才俊士子讴歌咏叹。明朝状元郎朱元蕃为文笔峰题诗云:“黎婺孤标天柱峰,分明银管淡烟笼,一从三殿供宸藻,五色云霞傍六龙。”有道是,“文以山重,山以文秀”。世人才子,尽施笔墨,使这座高不过百米的山峰赢得了“海表第一奇天”的美誉。     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,巍巍屹立于南海之滨,它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,娓娓动听地讲述着沧桑巨变,讲述着中国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,讲述着尊重生命的栩栩如生故事。千古流传的道法自然精神融于山水,更贯注于文笔峰的殿、堂、亭、台、桥、楼、阁,闪烁着中华民族团结、包容、自强的精神光辉。
凤凰山风景区
凰山国家风景名胜景区
辽宁凤凰山旅游(集团)有限公司下属凤凰山位于辽宁省凤城市,由东山和西山两大景区组成,最高峰“攒云峰”海拔836米,面积183平方公里,被誉为“国门名山”、“万里长城第一山”、“中国历险第一名山”。
   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巡,游览此山时,有“凤凰拜祖”的传说,遂赐此山名为“凤凰山”。后“平辽王”薛仁贵为了威慑各附属国,使其永不背叛大唐,在距凤凰山四十里处的发箭岭,开震天弓,搭穿云箭,对准凤凰山方向震臂一射,神箭穿凤凰山而过,落入鸭绿江中,自此便有“神弓射箭眼,一箭定辽东”之说,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。
    凤凰山由东山和西山两大景区组成,以秀美的自然山岳风光称绝,以独特的宗教人文景观为特色。
    凤凰山以“绝”惊世,“天下绝”、“老牛背”、“百步紧”挺拔险峻,异美无比。“金蟾望月”、“石壁鹤影”、“龟猴朝圣”形神兼备,惟妙惟肖。
    凤凰山聚“仙”显名,“仙人座”、“聚仙台”翠叠丹崖,葱郁流丽;“佛池”、“丹泉”飞瀑流化,洒脱飘逸;“金龟求凰”、“罗汉脸”氤氲飘渺,浑然天成。
    凤凰山得“道”弥彰,明弘治初年以来,紫阳观等道教建筑,依山水走向,方圆数里,道风浓郁,道境昭然,玄谜隐奥。
朝阳寺等庙宇古刹,依山傍水。气势恢宏,三层殿内供奉着世界唯一一尊正法明如来佛,每日晨钟暮鼓,禅声悠悠。吸引着无数善男信女顶礼膜拜,千年香火不断。
    凤凰山景色宜人,是人们休闲旅游、品味自然、寻幽探险的最佳选择。
陕西乾陵
陕西乾陵
乾陵,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,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,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。
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(684年),神龙二年(706年)加盖,采用“因山为陵”的建造方式,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。除主墓外,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,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。
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,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。1961年03月04日,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.乾陵的石刻从规模上也超出了以往的陵园石刻,超大的体量表现出大唐盛世的宏大雄壮之势,乾陵石刻的雄浑气势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高大宏伟,更在于内在精神的深邃与大气。而这种精神气度在乾陵石刻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淌着,一种深邃而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简洁朴实的雕刻形式相辅相成。乾陵石刻无论是雍容华丽的人物还是张扬霸气的动物,都能从它们宏大的体积内感受到一股涌动的力量,而那些流动的线条中又有着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。可以说乾陵石刻艺术就是大唐盛世社会风貌的实物佐证。
古村落
三元区龙安古村落景区
三元区龙安古村落景区位于三元区莘口镇龙泉村,离市区约25公里,建于明清时期,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。村庄周边青山环抱,前方视野开阔,与三明市区第一高峰普禅山遥遥相望。房屋建在海拔750米的半山腰上,依山而建,错落有致,远远望去恰似“布达拉宫”,为三元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、极具特色的古民居村落。其中以凝秀堂最具文化观赏价值。该堂建于清乾隆年间,为龙安村李氏祖屋,由元堡公和增鳌公父子所建,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。
    据龙安村《李氏家谱》记载,龙安李氏为入闽鼻祖唐代江王李元祥的后裔,元代由永安洋畲徒居龙安,始祖为李顺四。该民居为两进合院式建筑,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,主体建筑保存完整,举架高大,做工考究,梁、枋、门、窗等木构雕花精美,整幢建筑极具科学、历史和艺术价值,其保存的完整性及所具备的艺术价值为三明地区所罕见。2013年1月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火山群
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
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口西南石山镇、永兴镇,距市中心约15km。公园面积108km2。   
    公园拥有40多座第四纪火山,其类型之多样、熔岩景观之丰富、熔岩隧道之奇特,实为罕见的火山奇观。万年前的火山,千年火山石文化和热带生态植被群落相融合,构成了以热带城市火山生态与文化为内涵的地质公园。   
    公园是集神奇火山观光、生态与文化体验、科普与科考及休闲与度假一体的新型旅游目的地,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发展的独特品牌。   
    它属于海南,属于中国,也属于世界。
版权所有 乐游 琼ICP备15002885号-5 Copyright © 2013-2021 looyoo.com.cn,All Rights Reverved. 海口世软科技有限公司
业务合作:138-076-93910  在线QQ:591236792  E-mail:worldsoft@163.com
乐游-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:2013SR115175